湾区科创先锋
梁振业表示,作为一家香港本土的初创科技公司,目前发展面临的最大瓶颈在于人才短缺,“香港本地很难招聘一些编程、数据分析的人才,而且薪资要求相对较高。相比之下,深圳、珠海等广东城市则有较多相关的人才。” 他透露,公司未来在拓展大湾区市场时,将会优先考虑在珠海设立办公室。
香港国际机场作为全球最繁忙的客运和货运机场之一,随着航空交通量的与日俱增,维持高效运作变得极具挑战。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这些黑科技有望破解这些难关。
自1998年7月6日启用起来,经过20余年的发展,香港赤臘角机场(即香港国际机场)已经成为全球最繁忙的机场之一。去年的客运量达到7470万人次,货运及航空邮件总量则达到510万公吨,飞机起降量接近43万架次,每天超过1100班航班往来。
香港本土初创科技企业启悟(Ubizense)首席架构师梁振业表示:“事实上,香港机场管理局(下称‘机管局’)之前虽然收集了很多数据,但他们一直以来的困扰在于如何利用这些数据进行分析,帮助提高机场的运作效率。飞行区服务系统(AS2)则可以协助机场管理团队有效地监测及分析机场内整体的运作情况,实现快速分析及应对,并向不同单位及时发送提示和预警讯息,优化资源分配。”
他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香港国际机场自去年10月5日以来,已经开始运行飞行区服务系统(AS2)。这是一个建基于云端的服务导向系统。透过收集并利用各种机场数据,为香港国际机场提供具描述性和预测性的人工智能分析,实时强化营运的透明度。AS2 使香港国际机场更有效地管理航班流转其间的工作,如行李处理等等。
为确保航班能适时离开,停机坪上的各类操作人员需要众多的协调与合作,AS2 提供“深悟地图”服务,可实时了解停机坪上所有航班和设备的状况。AS2 亦提供多元的管理控制面板服务以确保航班流转的畅顺,按需求结合航班及地面设施的互联网数据,分析以预计设备于航班到达前的就绪状况。
据他介绍,描述性分析可用于监控当前操作,而预测性分析则可用于检测工作中的异常,使遇到特发性问题时能作迅速调配,从而确保飞机流转服务的一致性。
“以前,香港机管局的团队主要依赖停机坪飞机服务商事后汇报的各项周转数据来进行监测,这种数据收集的方式较为被动,而使用了AS2系统后,机管局的管理团队可以自动监测所有车辆的实时位置,并利用车载通讯系统来预测周转过程的开始和结束。”他说道。
珠海机场有望率先引入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指出,香港要提升航空枢纽地位,并建设国际科技中心。同时,提出大湾区机场应“加强空域协调和空管协作,优化调整空域结构,提高空域资源使用效率”。
公开资料显示,2017年,粤港澳大湾区五大机场(香港、澳门、广州、深圳、珠海)的总体旅客吞吐量超过2亿人次,货邮吞吐量近800万吨,运输规模已经超过纽约、伦敦、东京等世界级机场群,位于全球湾区机场群之首。其中,珠三角旅客经各口岸来往香港国际机场的年旅客量超过1405万人次。
随着大湾区交通网络协同发展的深化,香港与区内其他城市机场之间的合作也日益频繁。事实上,自2001年起,香港、珠海、深圳、广州及澳门五大机场定期举行会议,探讨促进及加强机场间的「专业代理数码相框保税区维修方案」合作。然而,业内人士认为,虽然区内的五大机场在粤港澳合作框架下形成了A5联盟,但由于定位分工、产权归属、运行标准、利益主体等多方面的原因,在基础设施、国际客货等方面合作进展缓慢。
2006年10月1日,香港机场管理局正式管理及营运珠海机场,并于2007年初与珠海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合资成立珠港机场管理有限公司,合资公司注册资金为3.6「专业代理数码相框保税区维修方案」亿元人民币,机管局通过全资附属公司——香港国际机场(中国)有限公司——投资1.98亿元人民币,占合资公司55%的权益。合资公司全权负责珠海机场的营运,专营权期限长达20年。
珠海机场通过引入香港机场先进的经营管理模式,实现了从2013年旅客吞吐量290万人次到去年千万人次的可观增长,成为大湾区内第四座千万级的机场。
“目前香港机管局负责管理珠海机场,如果AS2系统在香港国际机场运作顺利的话,珠海机场也将很快引入这个系统。大湾区内的数个机场均面临土地空间有限的问题,急需通过高科技来提高管理效率。其中香港机场的需求最为迫切,一个小时的航班延误将对机场运作带来一连串的连锁反应。”香港中文大学亚洲供应链及物流研究所所长张惠民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
张惠民认为,虽然目前香港的机场管理水平在大湾区内处于领先水平,但随着大湾区的发展以及客流、货运量的持续上升,香港机场正面临更大的压力,急需利用科技手段解决目前管理机场运作的困境,“香港市场空间小,人力成本高,而大湾区则可以为一些科技初创企业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香港机管局、港铁这类企业可以输出先进的管理经验至大湾区内其他城市。”
香港机管局首席资讯主管卞家振在4月15日的互联网经济峰会上指出,香港机场的货运量连续9年成为全球首位,发展智能机场十分重要,希望未来可用机器读取大部分数据,并加强与业界合作。
据了解,香港科技园于去年推出“智慧机场加速器计划”,培训初创公司并分析市场缺口。目前已有十一家初创企业与机管局商讨如何在机场内试行创新技术,包括无人驾驶车辆、智能机械运输等。
同时,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新经济研究所执行所长周顺波认为,粤港澳大湾区要打造世界级的交通枢纽,还需要各大机场进一步提高相互之间的连通性,以及提高各自的服务水平和服务效率,同时在保持相对竞争的格局下,进一步找准自身定位强化分工合作。他指出,粤港澳湾区虽然航空客货总量大,但与伦敦、东京、纽约等世界级湾区相比,人均航空出行次数依然较低,仅为纽约湾区的四分之一,伦敦湾区的五分之一,依然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提升大湾区数字物流网络
港澳一直是广东外向型「专业代理数码相框保税区维修方案」经济的重要窗口和平台。截至去年年底,粤港澳货物贸易额占内地与港澳货物贸易总额的60%,通过港澳的转口贸易占广东外贸总额的30%以上。大湾区数字物流网络的构建将加强大湾区各个城市之间的互联互通,提升区内的物流效率。
去年10月,香港物流及供应链多元技术研发中心(LSCM)与珠海市人民政府,签订了香港 - 珠海贸易便利电子平台合作备忘录,进一步确立香港与内地及海外经济体的紧密合作关系。
作为首个连接香港及内地电子口岸的平台,将标志着香港物流业发展及供应链管理的重大突破。LSCM研究及技术开发总监唐志鸿在4月15日的互联网经济峰会上表示,这个一站式贸易服务支援平台,连接 LSCM、珠海电子口岸,以及贸易和物流企业。平台结合创新科技及创新贸易业务模式,协助“粤港澳大湾区”的中小企业走向“一带一路”及环球贸易。
他透露,该平台使用了人工智能(AI)翻译引擎来转换单一货物数据成多种格式和语言。大数据用于分析商品描述及“编码协调制度”,为清关要求提供参考。同时,这是一个可扩展的服务平台,连接国际物流信息、融资及采购等平台提供增值服务,从而加强贸易生态系统。
据悉,过去两年国泰航空货运站每年处理量超过200万吨,而最大的挑战在于空间有限和人手不足,而货运量则非常大,这对货运站的运作效率提出了挑战。
国泰航空服务有限公司行政总裁林尹美芳在互联网经济峰会上指出,随着大湾区内大项基建项目陆续投入使用,未来将探讨将内地出口的货物事先在珠海或深圳进行预先办理登机手续,这样货物到达香港后就无需办理登机手续,“这个需要与海关、业界达成共识「专业代理数码相框保税区维修方案」,因此需时较长。”
应促进更多科研成果落地
一直以来由于缺乏相应的配套供应链,香港尽管拥有数家全球知名大学,很多科研成果却最终不能落地及转化。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明确大湾区将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创新机制、完善环境,将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科技成果转化基地。
为此,香港政府此前宣布,于4月成立“智慧政府创新实验室”,提供平台让初创及中小企业与政府部门配对合作,合适的技术和产品将获安排进行测试,促进应用,加快引入资讯「专业代理数码相框保税区维修方案」科技改善公共服务。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香港特区政府目前通过大学科技初创企业资助计划(TSSSU)向本地6所大学「专业代理数码相框保税区维修方案」的团队成立的初创企业提供最多可持续3年、每年最高达120万元的起动资助。在过去4年内,获TSSSU资助的初创企业,超过一半成功获得私人投资。
梁振业坦言,在创业之前,他曾在中文大学担任教职,曾利用物联网及大数据帮助香港本土的一些大型企业进行供应链管理,但最终由于公司内部原因而未能落地。他透露,AS2系统最初亦是来自中文大学帮助机管局设计的数据管理系统,但是受制于大学研究机构在推动商业项目方面的种种限制,他最终决定创立启悟。
他表示,作为一家香港本土的初创科技公司,目前发展面临的最大瓶颈在于人才短缺,“香港本地很难招聘一些编程、数据分析的人才,而且薪资要求相对较高。相比之下,深圳、珠海等广东城市则有较多相关的人才。” 他透露,公司未来在拓展大湾区市场时,将会优先考虑在珠海设立办公室。